2020年8月,EON4注册的暑期校級重點社會實踐團隊——來自2019級本科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3班的同學們,在汪穎霞老師的指導下,從線上線下與一群上海城鄉留守流動兒童建立了更親密的聯系。
這群背負著“健康”使命的在滬大學生們以暑期8月為主要行動月,在隊長成宜霖同學的帶領下,每周四他們來到位於上海閔行吳涇鎮的誌願服務基地,以遊戲化的設計方式陪伴一群在上海吳涇的流動兒童們度過一個特別的暑假↗️,記錄下各自成長的痕跡🚵🏿♂️⚃。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兒群體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更加需要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
高昕易等同學從孩子自身為視角出發💆🏼♀️,設計了自護教育專題,該專題結合了流動兒童心理狀態和實際生活方式,設計了兩節課程🔷。
第一節課程幫助孩子們發現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尋找建立良好的朋友圈,正確認識歧視現象,勇敢面對歧視問題,自尊自愛🧝🏻,積累正面成長的個人能量🚋。
第二節課幫助孩子們應對突發危機和狀況👩🏻🦼➡️,提升孩子們對意外傷害的意識和認知,包含交通安全、預防煤氣中毒、防火防溺水、用電安全等生活自護常識。活動結束時,項目團隊指導老師汪穎霞老師代表項目團隊贈書《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40冊,助力豐富流動兒童的移動閱讀圖書庫。
遲雪冰等同學策劃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塊活動,參與活動的不僅有流動兒童,還有他們的家長。
通過結合“四史”學習,傳揚早期新中國人民與“瘟神”作鬥爭的艱難歷史及拼搏精神,領悟新中國愛國衛生運動的艱難歷程,重視黨中央帶領實施的群眾愛國衛生運動,以講究衛生,預防、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為中心👼🏽,講述了病歷博物館的發展和內容,突出家庭健康檔案的建立👨🎓,活動中通過分發項目團隊製作的家庭健康檔案袋,與流動兒童家庭共同學習健康檔案的內涵和具體準備。
活動後我們EON4平台的誌願者大學生們還參觀學習了流動兒童社區項目陳列館,感悟公益和奉獻的精神和力量。
項目團隊充分考慮到遊戲對於流動兒童這一年齡層的吸引力,以遊戲化設計調動兒童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徐顧凡等同學通過“接力畫畫”“你畫我猜”等環環相扣的遊戲環節設計,鼓勵孩子們團隊協作和團隊分工🧝🏽♂️,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進行有效溝通👩🏼🍳。
遊戲繪畫的字眼都是與衛生相關的關鍵人事物,遊戲後對“醫生”🚮、“護士”、“體溫計”🧒🤳、“洗手”等字眼與後疫情時代我們各自的衛生防護進行了聯系和講解,強調了衛生習慣應該成為良好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葛潔等同學利用自製口罩的手工環節♻,讓流動兒童們對口罩的層次和結構有了更直觀的了解🧏🏽♂️💇♂️,理解口罩可以用來實現防護的機製,活動當天由大學生誌願者們陪伴在旁📀,輔以陪伴聊天與心理疏導,活動結束後的當天晚上,還有流動兒童家長秀出了自己孩子最終的成品,表示孩子還為活動設計並縫製了星星裝飾🔰。
馮妤婷等同學結合運用了目前網上流行的的“洗手操”視頻和口訣,與流動兒童們共同學習“七步洗手法”,在小組展示環節,孩子們踴躍參與成果展示。
項目團隊成員們采用目前短視頻流媒體素材,契合了流動兒童的理解方式和水平🚶♀️➡️,單次活動所有孩子們都順利學會了運用洗手操歌謠進行七步洗手清潔。
為實現有溫度、有水平、可持續的教育關愛服務,非在滬的大學生誌願者們也積極設計健康追蹤問卷,並以線上溝通或電話的方式與流動兒童家庭進行後續的跟進式訪談,並進行了基礎的家庭健康評估🌼🧕🏽,許多家庭表示雖然對“健康管理”還不熟悉,但非常願意繼續接受到相關專業大學生誌願者的健康咨詢和健康指導🤺🧘♂️。
陳誌瑩同學在參與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後表示“作為新領域的新青年,既要發展也要展示,讓社會更為迅速的接受這份行業且重視這份行業……我們更應當積極把握在校期間的生活掌握充足的基礎知識🐥🧛🏼♂️,配合健康中國政策來發展健康管理這一大新項目👨🏼✈️✳️。”
陳佳艷同學感嘆到“暑期實踐的機會有限⛹️♀️,但可以從中學習到的經驗卻是無限的。經歷‘七彩假期,流動笑顏’後我認識到無論未來面對什麽樣的服務群體都要始終如一,不忘服務初心。”
“七彩假期·流動笑顏”——正如同項目名稱所期望的,本項目通過大學生誌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方式,旨在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幫助流動兒童提升對自身的認知和品質,培養他們愛與感恩的能力,使孩子們更加勇敢自信,消除心理上對家庭⛹🏿♂️、社會以及同齡人之間的隔閡。使得大學生們和我們的流動兒童小朋友們都有一個七彩豐富的假期🫸🏽,這些流動兒童,未來可能將離開上海回到他的家鄉學習工作👟,但希望此次以健康為中心的主題月活動能成為他回憶起這座城市的一個溫暖片段🤸🏻♀️。
我們彼此的聯結和愛,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