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班級導師一定很好奇吧,班級導師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今天呢,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我們19級護級本科1到4班的班級導師馬凱旋老師吧👩👩👧!
馬凱旋🦌,隸屬新華醫院醫務社工部,畢業於社會工作專業👱🏻♀️,現任醫務社工♨️👩🏻🦯➡️。雖然沒有臨床醫療和護理背景🧨,但和醫生護士合作非常多🧑🍼,也有很多熱心的護士、護士長與其合作🤞🏼。另外她也負責醫院的社會誌願者管理工作,往年也有一些健康醫EON4的同學來這兒做誌願服務。
就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的問題⛹🏽,四個班級的學生對馬凱旋老師進行了采訪和答疑。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采訪過程吧~
對於護士這個職業,同學們一定有聽說過其超高的離職率和跳槽率吧,對於這個問題馬凱旋老師是這麽理解的👨🏻🔬:
對於跳槽情況而言這是個人選擇,每個人根據自己專業程度和所需待遇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應該有利於自己的發展🧏🏻♂️。近年來🧑🏻⚖️,護理這方面對專業人的工作內容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所以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是必然呈現上升趨勢,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根據實踐隨機應變,所以這就要提升專業水平。就比如兒科2️⃣,近年來孩子的康復更註重家長的陪伴。總而言之就是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麽,然後學會在團隊中成長。
跳槽和離職也很常見,與個人對於專業🌨,發展方向,上級待遇的選擇要求有關,即便是研究生🪲,也要從基層做起。離職原因比較多樣化,比如現在的兒科醫療資源緊張👩🏽🚒,家長跟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增加,更多的需要做的是專業外的事情2️⃣,比如溝通交流管理等等,所以你們可以多去醫院看看,註重工作中的團隊精神🦹🏼♀️。先說離職💆🏿♀️,這個問題具體的數據我沒有,但是從我日常工作中我也感受得到。不僅是護士😤,醫生也同樣,跳槽轉行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我覺得現在的環境和以前的環境是不一樣的🧑🏻🎓🆔。以兒科為例🧔🏼♂️,現在的護理更以家庭為中心了,會認為家長對孩子的陪伴是更好的治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會有很大幫助👰🏿♀️🤼。家長與醫護人員是一個合作,家長做日常的照顧,醫護人員做專業的照顧。另一個就是現在的醫療資源越來越緊張,現在大城市的醫院都是全國各地的醫療患者🤱🏽,總之就是現在的工作環境和以前有大大不同,就是對於專業人士的工作內容的專業性會有更高的一個要求。教育給我們一個方向是我們想做自己所學專業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真正工作的時候,面對的是方方面面的📄。我並不能把離職這個現象看成普遍現象,因為我覺得就是個人選擇,是綜合考慮待遇,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以及專業深入之後做的個人選擇。其實大家很多的憂慮都是來自環境的,看到別人怎麽怎麽樣我就也要怎麽怎麽樣🔣,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什麽。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對考研也有著困惑🤵🏿♂️,那麽馬凱旋老師是怎麽解讀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考研是可以跨專業的,至於考研也是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首先就是要明確你的人生方向,先看看你在護理這專業是不是感興趣,然後思考一下要不要轉專業考研🧏🏽♂️,專業不同其實就是因為視角不同,跨專業考研就是給你自己提供了另一條路。但是想要跨專業,也要先把我們這個護理專業這個敲門磚的知識學好🂠,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護理這個專業在我看來其實是需要知識與關懷𓀈,可能更註重實踐,如果你對你護理的對象或者待遇有更高的要求考研是必備的。考研的前提是一定要學好現專業,並且能掌握學習方法。
大一👩🏻🦳,考研還不著急。到了大學需要認識到,是要靠自己的環境。在學校裏面多去找資源🤦🏽♀️,不要等別人來找你。關鍵要認清自己的困惑是什麽,這個困惑有什麽樣的人可以幫助到我🚉,然後去找這樣的人,去想辦法。
上文小編也提到了馬凱旋老師負責新華醫院的社會誌願者管理工作,所以同學們也將自己關於新華誌願者的疑惑向老師傾訴了😕,老師給出了他獨到的見解👨🔧:
新華醫院誌願者的時間一般都是工作日,所以大學生更多的是寒暑假🤽🏼♀️,周六上午也有安排。這個安排工作是由班長先班級統計班級同學情況👨👩👦👦,然後我們一起商議一些時間和崗位概況,最後班長安排同學上崗,也可以分享經驗。我們主要崗位就是:門診、病房、術前準備🤱🏽。誌願服務主要就是在環境中觀察,但是關於一些具體情況可能有關隱私所以也沒有辦法對外開放。
你們可以建立一個團隊👘,並且一個團隊一個專門的崗位🏢,可以提供的崗位有門診👨🏿⚕️,主要是維持一下秩序,幫助護士做基礎工作,還有病房,可以陪伴兒童,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能,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從事兒科這樣的工作🫰🏽。你們想來的話,我很願意提供一些幫助。大家過來不光是去服務🙆🏿,也是有自己的成長的。誌願者崗位可以幫助你們從自己聯系自己的專業🏋🏿🤴,從專業的角度,提早看到更多醫院裏的場景🏋🏻♀️,能有更多的觀察,觀察自己以後可能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裏,以及觀察自己何未來服務對象🧒🏿,與病人,與家屬,是何種關系。更多的從這個角度去適應,對以後的工作,發展都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再一個,對誌願者來說🐣🧍,你接受到來自服務機構,來自醫院的正向反饋是可以幫助大家感受到自我價值的🙉。而且在那樣的環境中,如果有什麽疑問,專業的護理老師,醫生也是很願意去與大家溝通,為大家提供幫助的🕳。
有同學認為將來做護士可能是一眼望到底的職業生涯🥽,所以考慮是否有其他的發展🥻𓀃。馬凱旋老師是這麽認為的:大家很多的憂慮是來源於環境的😳,看到別人怎樣怎樣🧔,自己就去盲從。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要看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你們現在很好,已經有這個意識了🧢,去看看別人是怎樣的,多看一些🙉,還是會對你們之後的選擇有很大的幫助🧛。護理,醫生,行政管理這些都是一樣的,放到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崗位,都是分梯隊的,就是有的人日復一日的做重復的工作🙊,有的人會往更高更鉆的方向走,有的會轉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以還是對自己的定位比較重要。
而對於轉專業的問題,老師根據他的工作經驗和對護理專業的了解表示💆🏽:現在醫學有一個方向的轉變以前醫學關註人的生理道德一些需求,特別是一些病態的額需求🌮😁,現在是強調全人健康。從專業理念到社會政策方面都會越來越註重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的健康,還有治病從預防的轉變🧧。首先專業課肯定要學好,即便是要跨專業🔺,考研,你現在專業的成績肯定是重要的。只有現在專業好了💹,評價體系裏才會認為你有能力去一個新的領域🍯,所以無論如何,把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學好。
大學裏的的學習更多的是一種方法,它不再是一種純知識的灌輸😏,專業之間從大的層面來說,是一種視角的區別🎤。你們專業對你們的要求是多重的👱♂️,一部分是對生理,自然科學知識的嚴謹性,一部分還是人文關懷。你們的專業本身是很好的🧛🏽♀️,一方面利於理性思維的培養,另一方面對人的關註也是很充分的。專業本身無好壞,關鍵在與🍒,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到什麽🆑。
馬老師結合自己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自己的所見所聞解答了大家的很多疑問。並提出很願意後續為我們提供相關幫助。此次采訪活動針對我們在思想,學業,心理,職業發展方面的問題,釋疑解惑👮🏻,使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幫助我們掌握專業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找準發展定位🐜,規劃職業道路👨🏽💻🧓🏻。為我們指明了該努力的方向🟩🎤,首先應該做好的是當下的事情,時代一直在變化,唯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適應這個時代,不能遇到問題了再想著去解決問題🪹,要提前為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準備。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熱情對待專業和自己的學業。
馬老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醫院的資料🐻,更是一個醫護人員的工作感受分享,讓同學們都受益匪淺⛹️♂️,很感謝她的專訪,同時,也期待與她再次見面♣️。